成語(Idiom):頓足不前
發音(Pronunciation):dùn zú bù qián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形容因為困難或挫折而停滯不前,不敢繼續前進。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頓足不前是一個由四個漢字組成的成語。其中,“頓足”指的是因為憤怒或沮喪而用力頓腳,表示內心的焦慮和不滿;“不前”表示停止前進。整個成語通過比喻形容一個人在面對困難或挫折時,因為內心的恐懼或猶豫而停滯不前,缺乏勇氣和決心繼續前進。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頓足不前常用于形容一個人在面對困難、挫折或困境時,因為內心的恐懼、猶豫或缺乏勇氣而停滯不前的情況。這個成語可以用來形容個人、團隊或組織在面對挑戰時的不積極態度,也可以用來勸勉他人勇往直前,不要因為困難而停滯不前。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這個成語的故事起源于《韓非子·喻老》。故事中,韓非子講述了一個叫做齊宣王的國君的故事。齊宣王曾經想要攻打鄰國,但是他的大臣們都不敢前去作戰,只有一個叫做公孫衍的大臣站了出來。公孫衍說:“不敢前去作戰的大臣們,你們都是頓足不前!”這個故事中的“頓足不前”成語就是從這里衍生出來的。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四個漢字組成的成語,結構簡單明了。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面對困難,我們不能頓足不前,要勇敢面對挑戰。
2. 不要因為失敗而頓足不前,只有繼續努力才能取得成功。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聯想記憶來記住這個成語。可以想象一個人站在原地頓腳,表示他因為困難而停滯不前。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進一步學習其他與困難、挫折相關的成語,如“力不從心”、“望洋興嘆”等,以豐富自己的成語知識。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小學生:面對數學難題,他頓足不前,不敢繼續做題。
初中生:考試前的困難讓他頓足不前,不敢相信自己能夠取得好成績。
高中生:面對未來的選擇,他頓足不前,不知道自己應該選擇什么方向。
大學生:面對就業競爭的壓力,他頓足不前,不敢去爭取更好的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