虩然
成語(Idiom):虩然(xī rán)
發音(Pronunciation):xī rán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形容人或動物因恐懼而發抖,害怕得像箭一樣快速逃走。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虩然是由“虩”和“然”兩個字組成的成語。虩意為驚恐、害怕,然表示動作迅速、快速。虩然形容人或動物因恐懼而發抖,并以極快的速度逃離。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虩然一詞常用于形容人或動物在遭遇到恐懼或危險時的反應。可以用來描寫人在受到驚嚇時的驚恐表情和逃離的動作,也可以用來描寫動物在感受到威脅時的逃跑行為。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莊子·逍遙游》中有一則寓言故事,講述了一個農夫在田地里發現了一條蛇,蛇受到驚嚇后迅速逃走,農夫看到后感嘆道:“蛇虩然而走,猶有余驚。”從此“虩然”一詞被用來形容人或動物因恐懼而發抖、迅速逃走的情景。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形容詞+副詞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聽到突然的槍聲,虩然而起,飛快地逃離了現場。
2. 小狗被大狼追趕,虩然逃走,一溜煙地消失在樹林中。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聯想成一個人或動物因恐懼而發抖,并以箭一樣的速度逃離的形象。可以想象一個人或動物受到驚嚇后,全身發抖地像箭一樣快速逃跑。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進一步學習與恐懼和逃離相關的成語,如“驚弓之鳥”、“驚弓之虎”等。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我看到路上有只大蜘蛛,虩然逃開了。
2. 初中生:他聽到了突然的爆炸聲,虩然而起,迅速跑到了安全地帶。
3. 高中生:在野外露營時,我們突然聽到了野獸的吼叫聲,大家虩然逃離了露營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