怠驁
成語(Idiom):怠驁(dài tāo)
發音(Pronunciation):dài tāo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懶散怠惰,不勤奮努力。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怠驁是由“怠”和“驁”兩個字組成。怠指懶散、懈怠,驁指高傲、自大。合在一起形成怠驁這個成語,表示一個人懶散怠惰,不勤奮努力,同時又表現出一種高傲自大的態度。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怠驁這個成語常用于批評那些懶散怠惰、不肯努力奮斗的人。可以用來形容某人對于工作、學習或者生活態度不端正,缺乏積極向上的精神。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怠驁這個成語的故事起源于《后漢書·楊震傳》。據說,楊震是東漢末年的一位官員,他因為懶散怠惰,不肯努力工作,被人稱為怠驁。后來,這個成語就用來形容那些懶散怠惰的人。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怠驁是由兩個漢字組成的四字成語。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這個學生常常不做作業,對學習非常怠驁。
2. 他本來有很大的潛力,但是因為怠驁的態度,錯失了很多機會。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將“怠驁”拆分成兩個部分來記憶。怠指懶散、懈怠,驁指高傲、自大。可以通過聯想,想象一個懶散怠惰的人高傲地挺起了胸膛,形成了怠驁這個成語的形象。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了解更多關于怠驁的成語故事和用法,可以閱讀相關的文學作品或者成語典故。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我不想做作業,但是媽媽說我不能怠驁。
2. 初中生:他整天不學習,對學校的規定都怠驁。
3. 高中生:他雖然成績很好,但是他的態度很怠驁,不愿意參加任何課外活動。
4. 大學生:他因為怠驁的態度,錯失了很多實習的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