庢沓
成語(Idiom):庢沓(zhì tà)
發音(Pronunciation):zhì tà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形容行走時步履沉重、緩慢。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庢沓是一個形容詞,用來形容走路時步履沉重、緩慢的狀態。它通常用來形容人的行走方式,暗示行走緩慢而困難。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庢沓一詞常用于描述老人或身體不好的人行走時的狀態。也可以用來形容某些事件或事物進行得緩慢,沒有效率。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庢沓一詞最早出現在《莊子·德充符》一書中。莊子是中國古代哲學家,他通過這個成語來表達人們在修行道德時,要像行走一樣,步履堅定而有節奏。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庢沓是一個由兩個漢字組成的成語,庢(zhì)和沓(tà)。庢意為步履沉重,沓意為緩慢。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年紀大了,走起路來有些庢沓。
2. 這個項目進展庢沓,需要加快進度。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將庢沓與行走的方式聯系起來進行記憶。想象一個人步履沉重、緩慢地走路,然后將這種形象與庢沓這個詞語聯系在一起,可以幫助記憶。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了解更多與庢沓相關的成語,例如庢庢沓沓、沓來麻煩等。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7-12歲):他走路庢沓,老師常常等他很久。
2. 初中生(13-15歲):這個項目推進得太庢沓了,需要加快進度。
3. 高中生(16-18歲):老人年紀大了,走路庢沓,需要有人陪伴。
4. 大學生(19-22歲):這個公司的決策庢沓不前,導致錯失了很多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