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牒
基本解釋
猶出牌。 清 紀昀 《閱微草堂筆記·如是我聞四》:“女家訟於官,官即出牒拘攝。媼已攜女先逃,不知蹤跡。”
成語(Idiom):出牒(chū dié)
發(fā)音(Pronunciation):chū dié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揮軍隊出征,發(fā)出軍令。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出牒是指軍隊出征前,統(tǒng)帥發(fā)出的軍令。這個成語也可用于泛指發(fā)出命令或指示的行為。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常用于形容領導發(fā)出指令,或者表示軍隊出征。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出牒這個成語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中國古代的戰(zhàn)爭時期。在古代,出征前,將領會發(fā)出牒令,指揮軍隊出征。這個成語后來被引申為發(fā)出命令或指示的行為。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出牒由兩個漢字組成,分別是“出”和“牒”。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領導出牒,要求全體員工按時完成任務。
2. 將軍出牒,決定發(fā)起進攻。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將“出”字理解為“出發(fā)”,將“牒”字理解為“命令”的意思,來記憶這個成語的含義。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學習更多與軍事、戰(zhàn)爭相關的成語,如“攻城略地”、“兵強馬壯”等。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老師出牒,要求我們按時完成作業(yè)。
2. 初中生:校長出牒,決定組織學生參加社會實踐活動。
3. 高中生:政府出牒,要求市民積極參與環(huán)保行動。
4. 大學生:公司出牒,要求員工加班完成項目。
5. 成年人:總統(tǒng)出牒,決定出動軍隊維護國家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