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泖
基本解釋
即 泖湖 。在 上海市 松江縣 西。有上、中、下三泖。上承 淀山湖 ,下流合 黃浦 入海。今多淤積為田。 唐 陸龜蒙 《奉和襲美吳中書寄漢南裴尚書》詩:“ 三泖 涼波魚蕝動, 五茸 春草雉媒嬌。” 宋 何薳 《春渚紀聞·泖茆字異》:“今觀所謂 三泖 ,皆漫水巨浸,春夏則荷蒲演迤,水風生涼;秋冬則葭葦藂蘙,魚嶼相望,初無江湖凄凜之色。所謂冬暖夏涼者,正盡其美。” 清 邵在衡 《江南行》:“ 江 南地本神皋區, 吳淞 三泖 似畫圖。”
成語(Idiom):三泖
發音(Pronunciation):sān mào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形容人或動物奔跑的速度非常快。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三泖是指魚游泳時,尾巴擺動的速度很快,形成水流的樣子。用來比喻人或動物奔跑的速度非常快,形容行動迅猛。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常用于形容運動員、動物或其他物體的速度非常快,也可以用來形容某人行動迅猛、反應敏捷。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三泖的故事起源于《淮南子·本經訓》。相傳古代有一位名叫趙朔的人,他是個非常勇猛的將軍,騎馬奔馳如風,行動迅猛,被人們稱為“三泖”。后來,人們用“三泖”來形容行動迅猛的人或動物。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形容詞+動詞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跑得像三泖一樣,一下子就沖到了終點。
2. 這匹馬速度快得像三泖一樣,簡直無人能及。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將“三泖”與“魚尾巴擺動的水流”聯系起來,想象魚游動時水流的速度非常快,從而幫助記憶成語的含義。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了解更多與速度和行動相關的成語,如“飛黃騰達”、“如虎添翼”等,可以拓展詞匯量,豐富表達方式。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小明跑得像三泖一樣,迅速沖過終點線。
2. 初中生:這只獵犬奔跑時像三泖一樣,速度非常快。
3. 高中生:他的反應速度快得像三泖一樣,簡直是無人能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