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德
基本解釋
謂德之下者。《老子》:“下德不失德,是以無德。”《莊子·盜跖》:“勇悍果敢,聚眾率兵,此下德也。” 元 耶律楚材 《題萬壽碑陰》:“上德無可德,下德方記銘,端然居上德,非碑道亦行。”
成語(Idiom):下德
發音(Pronunciation):xià dé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人品惡劣,道德敗壞。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下德是一個貶義詞,用來形容一個人的品行惡劣,道德敗壞。這個成語中的“下”表示低下、惡劣,而“德”指的是道德。下德一詞常用于批評那些不守道德規范、行為不端正的人。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下德這個成語可以用于各種場合,特別是在道德評價或道德批判的語境中。比如可以用來批評一個人的惡劣行為,或者在討論社會道德問題時使用。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關于下德成語的具體故事起源尚無確切記載,但它是根據中國傳統文化中對道德觀念的重視而產生的。中國古代文化強調道德修養和品行端正,因此形成了許多用于評價人品的成語,下德就是其中之一。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下德是一個由兩個漢字組成的成語,其中“下”是形容詞,表示低下、惡劣;“德”是名詞,表示道德。兩個字結合起來,形成了一個表示道德敗壞的貶義詞。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為了自己的利益不擇手段,真是下德之人。
2. 這個人雖然外表看起來很正派,但實際上他的行為舉止卻是下德的。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記憶下德這個成語可以通過以下方法:
1. 將“下德”分成兩部分記憶,記住“下”表示低下、惡劣,“德”表示道德。
2. 可以將下德與道德對立的詞語進行對比記憶,如“上德”,“下德”就是與“上德”相對的。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了解更多與道德相關的成語,可以進一步擴展你的詞匯和文化知識。一些相關的成語包括:“上德”,“德行”,“品德”,等等。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他欺負弱者,不尊重老師,真是下德!
2. 初中生:他偷錢不說,還騙同學,真是下德之人!
3. 高中生:這個政府官員貪污腐敗,完全是下德行為!
4. 大學生:社會上有些商人為了追求利潤不擇手段,他們的行為是下德的體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