裹鲊帖
成語(Idiom):裹鲊帖
發音(Pronunciation):guǒ zhā tiě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形容言辭、文字詳盡、周密。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裹鲊帖意為用細致入微的文字或言辭來表達某種事物,以達到詳盡、周密的效果。形容言辭或文字詳盡、周到,不遺漏任何細節。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常用于形容文章、演講或表達方式非常細膩、周到,能夠清晰地傳達信息的場合。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裹鲊帖這個成語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南朝宋時期。據傳,南朝宋文帝劉義隆曾經命令人將一封重要的文書裹在一張鲊魚皮紙上,以示其重要性。鲊魚皮紙細膩而堅韌,可以將文書裹得非常緊密,以防止任何細節的泄露。因此,裹鲊帖這個成語就形容了文字或言辭非常詳盡、周密。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裹鲊帖是一個由兩個詞組成的成語,裹和鲊帖分別表示“裹住”和“鲊魚皮紙”。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的演講總是能夠裹鲊帖地表達自己的觀點,讓聽眾一目了然。
2. 這篇文章寫得非常裹鲊帖,每一個細節都被刻畫得非常清晰。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將“裹鲊帖”理解為用鲊魚皮紙裹住的文字,來形容文字或言辭詳盡、周密的表達方式。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你可以進一步了解南朝宋時期的文化和文學,以及其他與詳盡表達相關的成語,如“一絲不茍”、“言之鑿鑿”等。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我寫的作文裹鲊帖地描述了我的暑假生活。
2. 初中生:老師講課的時候,總是能夠裹鲊帖地解釋知識點,讓我們更容易理解。
3. 高中生:這篇文章的描寫非常裹鲊帖,讓我仿佛身臨其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