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孽
基本解釋
發生妖孽、災殃。 漢 王充 《論衡·偶會》:“非二龍使 厲王 發孽, 褒姒 令 幽王 愚惑也,遭逢會遇,自相得也。”
成語(Idiom):發孽(fā niè)
發音(Pronunciation):fā niè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人品惡劣、行為不端,有害社會的人。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發孽是一個形容詞,用來形容人的品行惡劣,行為不端的特點。這個成語常用來形容那些危害社會、傷害他人的人,也可以用來批評某些行為不端的事物。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在日常生活中,我們可以用發孽這個成語來形容那些做壞事、傷害他人的人。例如,當我們看到某人做了一些惡劣的事情,我們可以說他是一個發孽。這個成語也可以用來形容一些行為不端的事物,比如一些有害社會的行為、不道德的商業行為等。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發孽這個成語最早出現在《西游記》這本中國古代小說中。在故事中,孫悟空和牛魔王在斗法時,牛魔王使用了一些邪惡的手段,傷害了無辜的人。孫悟空看到后非常憤怒,就用發孽這個成語來形容牛魔王的行為。從此以后,發孽這個成語就被廣泛使用。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發孽是一個由兩個漢字組成的成語,其中“發”是動詞,表示行動、產生的意思,“孽”是名詞,表示罪惡、邪惡的意思。這個成語的結構比較簡單,容易理解和記憶。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的行為太發孽了,傷害了很多人。
2. 這個公司的商業行為太發孽了,完全沒有道德底線。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要記住發孽這個成語,可以將“發”字和“孽”字的意思聯系起來。發可以理解為行動、產生,而孽可以理解為罪惡、邪惡。所以,發孽就是指行為惡劣、有害社會的人。可以通過與故事起源相聯系來記憶這個成語。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如果你對成語感興趣,可以繼續學習其他與發孽相關的成語,比如“發憤圖強”,意思是指發奮努力,追求進步。通過學習更多的成語,可以豐富自己的詞匯,提高語言表達能力。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他偷了我的鉛筆,真是一個發孽。
2. 初中生:那個學生欺負同學,真是太發孽了。
3. 高中生:他的行為太發孽了,完全沒有道德底線。
4. 大學生:這個公司的商業行為太發孽了,傷害了很多人。
5. 成年人:那個政府官員貪污腐敗,真是一個發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