俙然
成語(Idiom):俙然
發音(Pronunciation):jī rán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形容恭敬、莊重的樣子。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俙然可以用來形容人的態度或舉止莊重、恭敬。此成語源于《左傳·襄公十七年》:“襄公嘗舍于齊,使人問于孔子曰:‘吾欲觀于俞,何如?’孔子對曰:‘俞,小子之宜也?!谷巳缬?,俞然后能觀?!边@段話的意思是,齊襄公請孔子去觀察齊國的風俗,問孔子應該如何去觀察??鬃踊卮鹫f:“去觀察應該像一個小孩子一樣恭敬。”從而形成了“俞然”的成語。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俙然一詞常用于形容人的態度莊重、恭敬,可以用來表達對他人的尊敬和敬重。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左傳》是中國古代一部重要的史書,記錄了春秋時期的歷史。襄公十七年是公元前541年,當時齊國的襄公請孔子去觀察齊國的風俗,孔子回答時使用了“俞然”這個詞語,從而形成了這個成語。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主要由兩個字組成,第一個字為“俙”,第二個字為“然”。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向長輩行禮時,總是俙然一禮。
2. 面對領導,他態度莊重,俙然有禮。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將“俙然”與“恭敬”、“莊重”等詞語進行聯想,幫助記憶該成語的基本含義。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進一步學習與“俙然”相關的成語,如“俞穴俟淵”、“俞心如焚”等。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我看到老師的時候,總是俙然一禮。
2. 初中生:學校舉行莊重的儀式時,同學們都俙然肅立。
3. 高中生:面對自己的偶像,她俙然有禮,不敢有絲毫怠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