夭殂
基本解釋
猶夭歿。 清 蒲松齡 《聊齋志異·聶小倩》:“ 小倩 ,姓 聶氏 ,十八夭殂。” 清 曾國藩 《<歐陽生文集>序》:“老者牽於人事,或遭亂不得竟其學;少者或中道夭殂。” 章炳麟 《駁康有為論革命書》:“制度未定,太后夭殂。”
成語(Idiom):夭殂(yāo cū)
發音(Pronunciation):yāo cū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形容人或事物過早地死亡或消亡。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夭殂指的是人或事物在年輕或初期階段就突然死亡或消亡。這個成語常常用來形容生命無常,突如其來的變故或災難。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夭殂常常用于描寫突然死亡或消亡的情況,可以用來表達生命短暫,命運不濟的感嘆和悲痛之情。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夭殂一詞最早出現在《左傳·哀公十四年》中,描述了一個年輕的公子突然死亡的悲劇。后來,夭殂成為了一個廣泛使用的成語,用來形容生命的短暫和變幻莫測的命運。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夭殂由兩個字組成,夭和殂。夭表示早死,殂表示消亡。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年紀輕輕就夭殂了,真是令人惋惜。
2. 這個小鎮曾經繁榮一時,但后來因為戰亂夭殂了。
3. 這只小鳥剛剛出生就夭殂了,真是讓人心痛。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聯想夭殂這個詞語的發音和含義來記憶。夭讀作“yāo”,可以聯想為“要”,表示生命要結束;殂讀作“cū”,可以聯想為“粗”,表示生命被粗暴地終結。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進一步學習與夭殂相關的成語,如“早夭”、“夭折”等,以及與生命和命運相關的成語,如“生死未卜”、“命運多舛”等。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我聽說一只小貓夭殂了,真可憐。
2. 初中生:那個年輕的歌手因為車禍夭殂,讓人非常傷心。
3. 高中生:這個城市曾經興旺一時,但經濟危機導致了它的夭殂。
4. 大學生:這個創業公司在初期就夭殂了,創始人非常沮喪。
5. 成人:聽到他夭殂的消息,大家都感到非常震驚和難過。
希望這份學習指南能幫助你更好地理解和運用“夭殂”這個成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