納征
成語(Idiom):納征(nà zhēng)
發音(Pronunciation):nà zhēng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征收并接受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納征是指政府或其他組織征收并接受財物、人員等。這個成語強調了征收和接受的過程,表示接受的一方對征收的內容沒有異議。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納征一般用于描述政府征收稅款、收取捐款等情況。也可以用于形容接受別人的意見或建議。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納征這個成語來源于《漢書·高祖本紀》:“大宗正周亞夫上書,言:‘陛下欲以金千斤納征天下,臣請得其半。’”原意是周亞夫建議漢高祖劉邦征收金銀財物,他愿意為國家做出貢獻。后來,“納征”成為了一個成語,用于表示接受征收的意思。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納征是一個動詞短語,由“納”和“征”兩個漢字組成。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政府決定納征企業的利潤作為稅款。
2. 我們應該納征捐款幫助那些需要幫助的人。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聯想記憶來記住納征這個成語。可以想象一個人接受一大堆物品,表示他正在納征。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學習其他與納征相關的成語,如“納貢”、“征稅”等。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老師納征了我們的作業。
2. 初中生:政府納征了企業的利潤作為稅款。
3. 高中生:學校納征了學生的捐款用于慈善事業。
4. 大學生:政府納征了個人所得稅來建設基礎設施。
5. 成年人:我愿意納征一部分工資來幫助貧困地區的人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