鵝項懶凳
成語(Idiom):鵝項懶凳 (é xiàng lǎn dèng)
發音(Pronunciation):[é xiàng lǎn dèng]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比喻人坐得很懶散,姿態不正。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鵝項懶凳是由“鵝項”和“懶凳”兩個詞組成的成語。鵝項指的是鵝的頸部,因為鵝的頸部較長而顯得優雅。懶凳是指沒有靠背的凳子,坐在上面姿勢不端正。鵝項懶凳這個成語形象地比喻人坐姿懶散,不端正,態度不端正。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這個成語通常用于批評或形容一個人的坐姿不端正,態度懶散。可以用于形容學生在課堂上坐姿不端正,或者在工作場合中坐姿不得體的情況。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這個成語的故事起源于中國古代。相傳有一位叫做吳王闔閭的君主,他非常注重國家的治理和紀律。一次,他在宮廷中看到一位官員坐在懶凳上,姿態懶散,非常不滿。于是他用鵝的頸部作為比喻,形容這位官員坐得像鵝一樣懶散,于是就有了這個成語。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主語 + 鵝項懶凳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整天坐在辦公室里,坐得像個鵝項懶凳一樣。
2. 學生們在課堂上都坐得像鵝項懶凳,老師很生氣。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想象一個人坐在沒有靠背的懶凳上,姿態懶散,像鵝一樣的頸部彎曲,來幫助記憶這個成語的含義。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你可以進一步學習其他形容人坐姿不端正的成語,例如“東倒西歪”、“垂頭喪氣”等。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我看到一位同學坐在鵝項懶凳上,老師批評了他。
2. 初中生:班上有些同學總是坐得像個鵝項懶凳,老師很不滿。
3. 高中生:我發現有些學生在自習室里坐得像鵝項懶凳,完全沒有學習的狀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