汜人
成語(Idiom):汜人(sì rén)
發音(Pronunciation):sì rén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不敢越雷池半步,形容人守紀律,不敢越界。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汜人源自《史記·項羽本紀》中的故事。當時,項羽帶領大軍攻打秦國,他在雷池之前下令士兵不得越雷池半步。雷池前有一位士兵不小心越界,結果被雷劈死。從此以后,士兵們都害怕越雷池,遵守紀律不敢越界。因此,“汜人”成為一個成語,用來形容人守紀律,不敢越界。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常用于形容人遵守規章制度,守紀律,不敢越界的情況。可以用來夸獎有紀律的人或者提醒他人遵守規定。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史記·項羽本紀》中記載了項羽攻打秦國的故事,其中包括了雷池的故事。這個故事成為了“汜人”這個成語的來源。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汜人是一個由兩個字組成的成語,其中“汜”(sì)是雷池的意思,“人”(rén)表示人。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是個汜人,從不違反公司規定。
2. 她是一個汜人,從小就很有紀律性。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將“汜人”與雷池的故事聯系起來,想象士兵們害怕越雷池的場景,從而記住它的含義。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進一步了解《史記·項羽本紀》中的故事,以及其他與紀律、規章制度相關的成語,如“守株待兔”、“守株待兔”等。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我們應該像汜人一樣,遵守校規,不越界。
2. 初中生:老師夸獎我是個汜人,從不違反紀律。
3. 高中生:參加高考時,我們要像汜人一樣,嚴格遵守考場規則。
4. 大學生:作為學生干部,我們要做到汜人,帶頭遵守學校紀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