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席
基本解釋
氈的別名。 宋 俞琰 《席上腐談》卷上:“氈之異名,曰毛席。” 明 陶宗儀 《輟耕錄·事物異名》:“毛席,氈也。”參見“ 氈 ”。
成語(Idiom):毛席
發音(Pronunciation):máo xí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形容事物粗糙、簡陋。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毛席是由毛和席組成的成語。毛指的是粗糙的毛織物,席指的是簡陋的席子。毛席形容的是一種粗糙簡陋的東西,通常用來形容環境、設施等簡陋不堪的情況。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毛席常常用來形容農村、貧困地區的生活環境和設施簡陋的情況。也可以用來形容事物的品質低劣,或者形容某個地方的條件差、設施不完善。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毛席這個成語最早出現在《左傳·宣公十五年》中。據說,在魯國有一次宴會,主人為客人準備的席子都是粗糙的毛織物做成的。客人們坐在毛席上感到非常不舒服,于是有人用這個成語形容這種簡陋的席子。后來,毛席就成為了形容簡陋、粗糙的事物的成語。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形容詞+名詞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這個農村的生活條件太差了,簡直就像是毛席一樣。
2. 這間小餐館的裝修簡陋,像是一塊毛席。
3. 這個地方的水質很差,喝起來就像是喝毛席的湯水。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想象自己坐在一塊粗糙的毛織物做成的席子上,感受到不舒服的感覺,以此來記憶這個成語的含義。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進一步學習其他形容簡陋、粗糙的成語,例如“破爛不堪”、“簡陋不堪”等。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8歲):農村的學校沒有電腦,只有一間簡陋的教室,就像是一塊毛席。
2. 初中生(14歲):這個游樂園的設施太簡陋了,玩起來像是在毛席上跳躍。
3. 高中生(17歲):這個城市的交通設施太差了,公交車像是一輛輛毛席。
希望以上學習指南對你有所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