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Idiom):垂首喪氣
發音(Pronunciation):chuí shǒu sàng qì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形容心情低落,意志消沉,失去信心和斗志。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垂首,指低下頭;喪氣,指失去了斗志和信心。垂首喪氣形容人心情低落,意志消沉,失去了積極的態度和斗志。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可以用來形容遭受挫折、失敗或困境時的人的心情。也可以用來形容在困難面前喪失斗志和自信心的人。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這個成語的故事起源于《左傳·哀公十四年》。故事中,魯國的大夫子尚父被人誣告犯了罪,被關押在監獄中。尚父原本是個志向高遠的人,但在監獄中他喪失了斗志,變得意志消沉,低下頭垂首。后來,他被釋放出獄時,已經變得無精打采,喪失了信心和斗志。這個故事成為了“垂首喪氣”這個成語的來源。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垂首喪氣是一個由兩個詞組成的成語,形容詞+名詞。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在遭受失敗后,他垂首喪氣地離開了賽場。
2. 考試不理想,她感到垂首喪氣,失去了信心。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將“垂首喪氣”與低頭、失去信心和斗志聯系起來。想象一個人遭受挫折時,低下頭垂首,心情低落,失去了信心和斗志。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進一步學習其他與情緒相關的成語,例如“愁眉苦臉”、“喜出望外”等,以豐富詞匯量和表達能力。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小學生:考試沒考好,他垂首喪氣地回到家。
初中生:由于連續失敗的經歷,他變得垂首喪氣,不再積極向上。
高中生:在面對困境時,我們不能垂首喪氣,要保持積極的心態去面對挑戰。
大學生:在求職過程中,遭受挫折是正常的,但不能垂首喪氣,要堅持不懈地尋找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