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逾時
基本解釋
不超過一個時辰。形容時間不長。《水滸后傳》第二四回:“到鄰舍家借了酒壺,不逾時買了酒,提一塊熟羊肉回來,燙酒煮飯同喫了。”
成語(Idiom):不逾時
發音(Pronunciation):bù yú shí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不超過規定的時間;不遲到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指按照規定的時間或期限進行,不延誤。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常用于描述遵守時間約定,不遲到的情況,也可用于批評遲到的行為。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漢書·趙延壽傳》記載了一個故事。趙延壽是西漢末年的一位大臣,他非常守時,一次他有事外出,事先告訴家人,如果他不在規定時間內回來,就不要等他了。結果,趙延壽按時回家了,家人非常感動,稱贊他“不逾時”。這個故事流傳開來,后人用“不逾時”來形容按時到達的行為。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四個漢字組成的成語,沒有特別的結構。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非常守時,每天上班都不逾時。
2. 作為一名學生,我們要養成不逾時上課的好習慣。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聯想記憶來記憶這個成語。可以想象自己是一位非常守時的人,按時到達各個地方,不遲到,這樣有助于記憶“不逾時”的含義。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學習其他與時間有關的成語,如“按時”、“準時”等。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我每天早上都不逾時起床,準時去上學。
2. 初中生:我參加了一個素描比賽,我一直在練習,希望能夠不逾時完成作品。
3. 高中生:我要好好把握時間,不逾時完成作業,為高考做準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