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骨堆
基本解釋
指墳墓。 唐 韓愈 《飲城南道邊古墓》詩:“偶上城南土骨堆,共傾春酒三五盃。” 方世舉 注:“《檀弓》: 延陵季子 曰,‘骨肉復歸於土。’今古墓則惟土與骨而已矣,故曰土骨堆。”按《禮記·檀弓下》作“骨肉歸復於土也”。 元 無名氏 《盆兒鬼》第三折:“卻原來是一個土骨堆。云:老漢可也老的糊突了,一個土骨堆只管叫道有鬼有鬼。”
成語(Idiom):土骨堆(tǔ gǔ duī)
發音(Pronunciation):tǔ gǔ duī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一個人或事物原始、樸實、樸素,沒有經過任何修飾或改變。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土:指泥土,代表原始、樸實。骨:指骨頭,代表基本的本質。堆:指堆積,代表聚集在一起。土骨堆形容一個人或事物原始、樸實、樸素,沒有經過任何修飾或改變。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常用于形容一個人的性格樸實、真實,或者形容事物的本質樸素、原始。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左傳·僖公二十一年》有記載:齊國的公子重耳被迫逃亡,流落到晉國,他在晉國過著貧苦的生活,但仍然保持著樸素、真實的品質。有一天,他的朋友問他在晉國的生活是否舒適,重耳回答說:“我在晉國雖然過著土骨堆的生活,但我從未違背過自己的原則。”這個故事成為了“土骨堆”這個成語的來源。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主語 + 土骨堆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雖然家境貧寒,但是他一直保持著土骨堆的品質。
2. 這座小村莊雖然簡陋,但是居民們都是土骨堆的人,非常樸實。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將“土骨堆”想象成一座堆滿泥土和骨頭的山,這座山代表著原始、樸實的品質。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進一步學習與“土骨堆”相關的成語,如“土洋結合”、“土豪金”等。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我最喜歡和土骨堆的同學一起玩,他們很真實。
2. 初中生:雖然這個游戲沒有華麗的畫面,但是它非常有趣,很土骨堆。
3. 高中生:他的穿著很土骨堆,但是他的思想非常前衛。
4. 大學生:我們班上有一個土骨堆的同學,他一直保持著樸實的品質,深受大家喜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