虛豁
成語(Idiom):虛豁
發音(Pronunciation):xū huò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形容心境開闊,胸懷廣闊。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虛,指空曠;豁,指開闊。虛豁形容人的心胸開闊,不拘束。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常用于形容人的胸懷開闊,不拘小節,有廣闊的眼界和胸襟。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后漢書·楊震傳》中有記載,楊震是東漢末年的一位政治家和文學家,他在位于河南的洛陽時,曾經任命一位官員,但該官員因為私心私欲,濫用職權,對人民不公。楊震得知后,很生氣,但并沒有立即罷免該官員,而是等到他去世后,才對他進行了嚴厲的批評。當時有人問楊震為什么不立即罷免該官員,他回答說:“我雖然看到了他的過錯,但我并不想因為一時之忿而做出沖動的決定,我要保持虛豁的心態,等待時機。”這個故事后來被人們引用,形成了成語“虛豁”。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形容詞 + 形容詞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的心胸虛豁,對待困難從不退縮。
2. 虛豁的胸懷使他能夠容納更多的觀點。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將“虛豁”與“心胸開闊”、“眼界廣闊”這樣的詞語聯系起來,以幫助記憶。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進一步學習其他與心胸開闊、胸懷廣闊相關的成語,如“胸懷坦蕩”、“氣度不凡”等。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他是一個虛豁的人,總是樂于幫助別人。
2. 初中生:只有虛豁的心態,才能真正接納不同的意見。
3. 高中生:在面對挫折和困難時,要保持虛豁的心態,才能更好地解決問題。
4. 大學生:大學生應該培養虛豁的心態,開闊自己的眼界,不拘泥于小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