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礬
基本解釋
(1).花名。常綠灌木。春開白花,芳香。 宋 黃庭堅 《戲詠高節亭邊山礬花詩序》:“江湖南野中有一種小白花,木高數尺,春開極香,野人號為鄭花。 王荊公 嘗欲求此花栽,欲作詩而陋其名,予請名曰山礬。野人采鄭花葉以染黃,不借礬而成色,故名山礬。” 宋 楊萬里 《萬安出郭早行》詩:“玉花小朵是山礬,香殺行人只欲顛。”
(2).代指弟弟。 清 龔自珍 《己亥雜詩》之三○七:“黃梅淡冶山礬靚,猶及雙清好到家。”此以黃梅、山礬兩花代指 龔氏 二子 橙 (兄) 陶 (弟)。參見“ 山礬弟 ”。
英文翻譯
1.【醫】 Sylnplocos caudata Wall.; Sylnplocos prunifolia
成語(Idiom):山礬(shān fán)
發音(Pronunciation):shān fán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事物雖然外表華麗,但實際上卻是偽裝的,具有欺騙性。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山礬是一種用來染色的植物,它的外表鮮艷美麗,但實際上對人體有毒。因此,山礬成語比喻事物外表看起來好看,但實際上卻不可信賴,具有欺騙性。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常用于形容人或事物表面上看起來很好,但實際上卻有欺騙性的情況。可以用于描述人的行為、言辭或事物的外觀等。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山礬這個成語最早出現在《漢書·芮良夫傳》中。芮良夫是漢朝時期的一位官員,他貪污受賄,但卻裝作一副正直的模樣,所以被人們形容為“山礬”。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山礬是由兩個字組成的成語,沒有特殊的結構。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的外表看起來很友善,但實際上是個山礬。
2. 這個產品外包裝精美,但是質量卻是山礬。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聯想山礬這種植物外表美麗但有毒的特點來記憶這個成語。想象一個外表漂亮的植物,但卻是有毒的,表示事物表面上看起來好,但實際上卻是偽裝的。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進一步學習其他類似的成語,比如“花枝招展”、“錦上添花”等,來增加詞匯量和理解能力。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她的外表很漂亮,但是她的心里卻是山礬。
2. 初中生:這個商家的廣告很夸張,可能是山礬。
3. 高中生:他的演講雖然動聽,但是我覺得是山礬。
4. 大學生:這個產品的宣傳很夸張,可能是山礬。
5. 成人:他的言辭雖然動人,但是我覺得是山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