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怪
基本解釋
令人詫異?!?a href="/r_ci_b77c9fa8a4d180deddbadcc0338feab7/" target="_blank">后漢書·光武帝紀上》:“ 劉將軍 生平見小敵怯,今見大敵勇,甚可怪也?!?宋 蘇軾 《上韓太尉書》:“士大夫皆自洗濯磨淬,戮力於王事,而不敢為非??晒种?。” 宋 周邦彥 《浣溪沙慢》詞:“可怪近來,傳語也無箇?!?/p>
成語(Idiom):可怪
發音(Pronunciation):kě guài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奇怪,不可思議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可怪是指事物奇怪、不可思議,與常理相悖。形容某種情況或現象出人意料,令人感到驚訝和困惑。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可怪常用于形容某種事物或情況令人感到不可思議、難以理解的情況。通常用于口語和書面語中,可以用來描述日常生活中的奇特或出人意料的事件。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可怪這個成語的起源并沒有明確的故事。它可能是從漢代的《漢書·王莽傳》中的“其事可怪”一句演變而來。在古代文獻中,可怪被廣泛使用,成為了一個常見的成語。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可怪是一個由兩個漢字組成的成語,第一個字“可”表示“可以”,第二個字“怪”表示“奇怪”。兩個字結合在一起,構成了一個形容詞短語。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這個故事實在是太可怪了,完全超出了我的想象。
2. 他的行為真是可怪,讓人摸不著頭腦。
3. 這個問題的答案可怪得讓人無法理解。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以下方法記憶成語“可怪”:
1. 關聯記憶:將“可怪”與奇怪的事物聯系在一起,形成關聯記憶。
2. 造句記憶:嘗試使用成語“可怪”造幾個句子,加深記憶。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進一步學習其他與“可怪”相近或相似的成語,如“不可思議”、“匪夷所思”等,以擴大詞匯量和理解能力。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一年級):這只狗會說話,太可怪了!
2. 初中生(七年級):老師突然消失了,真是可怪。
3. 高中生(十一年級):他的想法太可怪了,無法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