逃劫
成語(Idiom):逃劫(táo jié)
發音(Pronunciation):táo jié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逃避劫難或災禍。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逃劫是指逃避或躲避災禍、危險或困境。這個成語常常用來形容人們能夠及時逃離危險,避免災難的發生。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逃劫這個成語可以用于各種場景,例如可以用來形容一個人在危險來臨時能夠及時逃離,也可以用來形容一個人在逆境中能夠迅速轉運,避免災禍。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逃劫這個成語的故事起源于《左傳》。據說,春秋時期,晉國有一位名叫晏子的大臣,他受到了晉文公的賞識,被任命為宰相。然而,晏子的妻子卻對此非常不滿,她嫉妒晏子的地位和榮耀。于是,她通過詭計讓晏子陷入了危險之中。晏子得知妻子的陰謀后,決定逃離晉國,以避免災禍。最終,晏子成功逃出了晉國,躲避了危險。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逃劫由兩個字組成,分別是“逃”和“劫”。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在地震來臨之前及時逃劫了。
2. 這位商人聰明機智,逃劫了經濟危機的襲擊。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與晏子的故事聯系起來記憶這個成語。想象晏子逃離晉國的場景,以及他成功躲避災難的情景,可以幫助記憶這個成語的含義和用法。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進一步學習與逃劫相關的成語,例如逃之夭夭、逃脫、逃之夭夭等。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我在路上看到一只被追趕的小狗,它逃劫了。
2. 初中生:他在考試前夕突然生病了,所以沒有參加考試,算是逃劫了。
3. 高中生:他在火災發生時及時逃劫,保住了自己的生命。
4. 大學生:他在經濟危機期間及時逃劫,保住了自己的財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