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Idiom):一孔不達
發音(Pronunciation):yī kǒng bù dá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形容說話或行動不周全,沒有把握或辦好事情。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一孔不達是由“一孔之見不達人情”演變而來的,原指知識淺陋,見解狹窄,不能理解人情世故。后來逐漸引申為行事不周全,沒有把握或辦好事情。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一孔不達常常用來形容某人在處理事情時不夠周全,沒有考慮全面或沒有把握,導致結果不如預期。可以用于工作、學習、生活等各個場景。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據說,這個成語最早出自《史記·孫子吳起列傳》。當時,吳起在齊國做官,齊國的國君要他去拜訪楚國的國君。吳起在路上遇到了一位老人,老人勸他不要去拜訪楚國,因為楚國的國君心機深沉,會設下陷阱陷害他。但吳起并沒有聽老人的勸告,堅持去了楚國,結果被楚國國君陷害致死。因此,人們用“一孔不達”來形容吳起在這件事情上沒有考慮周全,沒有聽取別人的勸告。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一孔不達的結構是“一+孔+不+達”,其中“一”表示不完全、不周全,“孔”表示洞、缺陷,“不”表示否定,“達”表示達到、實現。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雖然有很多創意,但由于一孔不達,很少能成功。
2. 這個項目失敗了,主要是因為他們在計劃階段一孔不達。
3. 他雖然有很多機會,但由于一孔不達,錯失了很多發展的機會。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用“一孔不達”的發音來記憶這個成語,同時可以聯想吳起的故事,以及與不周全、不把握相關的場景。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進一步學習其他類似意義的成語,如“半途而廢”、“螳臂當車”等,以豐富自己的成語知識。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我在考試前沒有好好復習,結果一孔不達,考得很差。
2. 初中生:他雖然很聰明,但在組織活動時總是一孔不達,導致很多問題。
3. 高中生:我在寫作文時沒有充分準備,導致表達不清楚,一孔不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