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哨
基本解釋
巡邏放哨。《水滸傳》第一一四回:“﹝ 李俊 ﹞引兵直過 桃源嶺 西山深處,在今時 靈隱寺 屯駐;山北面 西溪 山口,亦扎小寨,在今時 古塘 深處;前軍卻來 唐家瓦 出哨。” 端木蕻良 《科爾沁旗草原》十九:“ 馬縣長 只下了一道手諭,保甲警察都出哨了,官家的宅眷們都沒走。”
成語(Idiom):出哨
發音(Pronunciation):chū shào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出外巡邏、巡查或出外工作。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出哨是一個軍事詞語,最早的意義是指士兵出外巡邏、巡查。后來,這個詞語也被引申為出外工作或出外行動的意思。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出哨一詞常用于形容某人離開原地,外出工作或巡查等情景。適用于軍事、工作或其他需要巡查或外出的場合。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出哨這個成語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代軍事巡邏制度。士兵在巡邏時,需要離開營地,到外面巡查,以確保安全。因此,出哨成為了形容離開巡邏的動作。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出哨是一個由兩個漢字組成的成語,其中“出”表示離開,外出的意思,“哨”表示巡邏、巡查。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軍隊的士兵每天都會出哨巡邏。
2. 他昨天出哨去了,不知道什么時候回來。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與軍事巡邏有關的形象來記憶這個成語。想象士兵離開營地,在黑暗中巡查的場景,可以幫助記憶出哨的含義。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如果想進一步了解軍事巡邏制度和相關的成語,可以學習其他類似的成語,如“巡邏”、“出征”等。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爸爸今天要出哨去巡邏,保護我們的家鄉安全。
2. 初中生:明天我們要組織學生會干部出哨,檢查學校的安全情況。
3. 高中生:考試結束后,我們就可以出哨了,去旅行放松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