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箋
基本解釋
蜀 地產的一種優質紙。 唐 杜甫 《寄高使君岑長史》詩:“ 荊 玉簪頭冷, 巴 牋染翰光。” 仇兆鰲 注:“《紙譜》: 蜀 牋紙,盡用 蔡倫 法,有玉版、貢餘、經屑、表光之名。” 唐 李商隱 《宮中曲》:“ 巴 牋兩三幅,滿寫承恩字。”
成語(Idiom):巴箋(bā jiān)
發音(Pronunciation):bā jiān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形容人或事物極其單薄、貧乏。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巴箋是一個四字成語,由“巴”和“箋”兩個字組成。其中,“巴”表示極其,非常;“箋”表示紙張。巴箋合在一起,形容人或事物非常單薄、貧乏,毫無價值。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巴箋這個成語常用于形容人或事物的貧乏、單薄。可以用來描述人的才華、財富、知識等方面的匱乏,也可以用來形容事物的規模、數量、價值等方面的不足。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巴箋這個成語最早出現在《后漢書·王莽傳》中。據說,王莽當政時,他的政策導致了社會的動蕩和人民的貧困。有一天,王莽在宴會上拿出一張紙巾,說這是他的財產之一。大家看了之后發現,這張紙巾非常單薄,幾乎沒有任何價值。于是,人們就用“巴箋”來形容王莽的財富和政策的貧乏。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巴箋是由兩個漢字組成的四字成語。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的才華巴箋,一無是處。
2. 這個項目的資金巴箋,無法繼續下去。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聯想記憶來記憶巴箋這個成語。可以想象一個人拿著一張非常薄的紙巾,表示他非常貧困、單薄。這樣的形象可以幫助記憶巴箋的含義。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如果想進一步學習成語,可以查閱成語詞典或者閱讀相關的故事和文章。還可以嘗試使用成語來寫作文或者進行口語表達,提升自己的語言表達能力。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他的口袋里只有一張巴箋,買不起糖果。
2. 初中生:這個國家的經濟巴箋,需要發展新的產業。
3. 高中生:他的學識巴箋,無法與那位教授相比。
4. 大學生:這個研究項目的經費巴箋,需要尋找更多的資金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