翱師
成語(Idiom):翱師
發音(Pronunciation):áo shī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高超的技藝或卓越的才能,形容人才出眾、非常優秀。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成語“翱師”由“翱”和“師”兩個字組成。“翱”意為飛翔,引申為高飛。而“師”指的是老師、教師。合在一起,表示教師的才能高超,像飛翔一樣出眾。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常用于形容教師的才華出眾,教學水平高超。也可以用來贊美其他領域的人才,如藝術家、工程師等。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翱師這個成語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中國古代的一位名叫鄭玄的學者。鄭玄是東漢末年的著名學者,他早年師從嵇康,學識淵博,才華橫溢。后來,他擔任了一位皇帝的私人教師,為皇帝講解經典,深受皇帝的賞識。因為鄭玄的才華出眾,被人們稱為“翱師”。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主要由兩個字組成,可作為形容詞或名詞使用。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這位老師教學水平非常高,真是一位翱師。
2. 他在音樂領域的造詣很高,堪稱翱師級別。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聯想成“翱翔的老師”,形象地表示老師的能力非常突出,像飛翔一樣出眾。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進一步了解中國古代的其他成語,如“卓爾不群”、“出類拔萃”等,來拓展對人才和才華的描述。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6-12歲):我的老師教學很好,他是一位翱師。
2. 初中生(13-15歲):我班的數學老師非常厲害,可以說是一位翱師。
3. 高中生(16-18歲):我們學校的音樂老師是一位真正的翱師,他的音樂水平非常高。
4. 大學生(19-22歲):這位教授在學術界被譽為翱師,他的研究成果非常突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