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阱
基本解釋
田間洼地。 殷夫 《給茂》詩:“記否呀,那郊外的田阱,叢叢密密地長著毛茛。”
成語(Idiom):田阱
發音(Pronunciation):tián jǐng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陷害、設下圈套或陷阱來陷害人。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田阱是由兩個漢字組成的成語,其中“田”指田地,而“阱”指陷阱。聯合在一起,表示用陷阱來誘捕或陷害人,比喻設下圈套來陷害他人。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這個成語通常用于形容某人用計謀或圈套來陷害他人,或者形容某種陷害人的行為。它可以用于各種場合,例如在討論政治陰謀、商業競爭、社交陷阱等方面。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關于田阱的具體故事并沒有明確的起源,但這個成語的意義可以追溯到古代農耕社會。在古代,人們常常在田地中設置陷阱來捕捉損害莊稼的害蟲或野生動物。因此,田阱成為了一個常用的比喻,用來形容人們用計謀或圈套來陷害他人。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田阱是一個形容詞性的成語,由兩個漢字組成,沒有特定的結構。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設下了一個田阱,讓競爭對手陷入困境。
2. 這個政治家經常使用田阱來排除異己。
3. 小明不小心掉入了同學們設置的田阱中。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記住成語“田阱”的方法可以是將其與田地和陷阱聯系起來。想象一個農民在田地中設置陷阱來捕捉害蟲或野生動物,這樣的場景會幫助你記住這個成語的含義。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如果你對成語感興趣,可以學習更多與陷阱或計謀相關的成語,如“弄巧成拙”、“守株待兔”等。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6-12歲):小明不小心掉入了同學們設置的田阱中。
2. 初中生(13-15歲):他設下了一個田阱,讓競爭對手陷入困境。
3. 高中生(16-18歲):這個政治家經常使用田阱來排除異己。
4. 大學生及以上(18歲以上):這個公司在商業競爭中使用了很多田阱,導致其他競爭對手破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