漠置
成語(Idiom):漠置(mò zhì)
發音(Pronunciation):mò zhì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漠視、不重視、不關心。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漠置是由“漠視”和“置之度外”這兩個成語組合而成的,意為對某事物不予重視或關心,將其置之度外。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漠置常用于描述一個人對某事物的態度冷漠、不關心的情況。可以用來形容對工作、學習、友情、愛情等方面的漠視。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關于漠置的故事并不明確,但可以從“漠視”和“置之度外”這兩個成語的起源來理解。漠視最早出自《左傳·襄公二十九年》:“則予之明也,又予之昧也,是予之明也,非予之昧也,是予之昧也。是予之明也,亦予之昧也。”意為視而不見,不予理會。置之度外出自《孟子·告子上》:“是故君子不可以不慎也,不可以不慎也者,不可以不慎于未出也。夫物至者謂之有待,物去者謂之已。物至則為之營守,物去則為之置之度外。”意為將某事物置于外面,不加理會。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漠置是由兩個單獨的成語組合而成,沒有特定的結構。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對別人的意見總是漠置一笑。
2. 老板漠置了員工的建議,導致項目失敗。
3. 她漠置了男友的感受,讓他感到很失望。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將“漠置”拆分成兩個部分記憶,漠視和置之度外。漠視可以讓我們想到視而不見,不予理會;置之度外可以讓我們想到將某事物置于外面,不加理會。通過與這兩個意思相關的場景或形象進行聯想,可以幫助記憶這個成語的含義。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你可以進一步學習與漠置相關的成語,如漠然、漠不關心等,了解它們的含義和用法。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小學生(6-12歲):我不喜歡這個科目,所以我對它的作業漠置了。
初中生(12-15歲):他漠置了老師的警告,結果被罰站。
高中生(15-18歲):她對他的感情漠置了,讓他很傷心。
大學生(18歲以上):面對困難,他選擇了漠置,沒有積極解決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