宿責
成語(Idiom):宿責
發音(Pronunciation):sù zé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人們對過去所犯錯誤或所負的責任,有必要承擔并加以改正。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宿責由兩個字組成,宿意為積累,責意為責任。宿責指的是過去所犯錯誤或所負的責任,應該承擔并加以改正。這個成語強調了個人應對自己的過去行為負責,并通過改正錯誤來贖回自己。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宿責常用于強調個人應該對自己的過去行為負責,進而進行改正。可以用于討論個人的道德責任、職業操守、家庭義務等方面。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宿責最早出自《左傳·宣公十年》。當時,齊國大夫鮑叔牙因為曾經偷竊過一塊玉佩,而感到內疚和愧疚。他將玉佩藏在自己的床下,每天晚上都要躺在那里,以此來警醒自己不再犯錯誤。后來,他成為一位忠誠正直的大臣,宿責成為了他的座右銘。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宿責是一個由兩個漢字組成的成語。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作為一名教師,我們應該對學生的學習負有宿責,幫助他們取得進步。
2. 他意識到自己曾經的錯誤,決心以宿責的態度改正過去的過錯。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將“宿責”拆分成兩個部分,“宿”和“責”。可以想象一個人在床上躺著,床下放著一個責任,提醒自己要承擔過去的錯誤并加以改正。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進一步學習其他與責任和道德有關的成語,如“問心無愧”、“一諾千金”等。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我打破了同學的鉛筆盒,我應該承擔宿責,賠償他一個新的。
2. 初中生:我沒有完成作業,我應該意識到自己的宿責,努力補上落下的課程。
3. 高中生:我對父母的期望感到失望,我應該明白自己的宿責,努力改變自己,爭取更好的成績。
希望這個學習指南能夠幫助你全面了解和記憶“宿責”這個成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