黏貼
成語(Idiom):黏貼
發音(Pronunciation):nián tiē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緊密地貼合在一起,無法輕易分開。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黏貼是由“黏”和“貼”兩個詞組成的成語。黏指物體之間黏附在一起,貼指把物體貼在其他物體上。黏貼形容物體之間緊密地貼合在一起,無法輕易分開。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黏貼這個成語可以用來形容物體粘在一起或者粘在其他物體上,也可以用來形容人與人之間關系緊密無法分開。在日常生活中,我們可以用黏貼來形容兩張紙黏在一起,或者用來形容兩個人之間的友情或親密關系。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黏貼這個成語最早出現在《晉書·楊駿傳》中。相傳晉朝時期,有一個叫楊駿的官員非常貪污,他把官員職務當成了自己的搖錢樹,利用職權謀取私利。當時有一位官員看不慣他的行為,就寫了一份控告信,打算貼在楊駿的門上。然而,這封信被別有用心的人偷偷地黏在了官員的門上,導致官員的行動一直沒有被揭發。從此以后,人們用“黏貼”來形容物體之間黏附在一起,無法輕易分開。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黏貼是一個動賓短語,由“黏”和“貼”兩個動詞組成。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這個郵票黏貼得很牢,很難剝下來。
2. 他們之間的友情黏貼得像膠水一樣,無法分開。
3. 他用膠水把兩張紙黏貼在一起。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用以下記憶技巧來幫助記憶黏貼這個成語:
1. 將“黏”和“貼”這兩個字看成是兩個物體,想象它們黏在一起的樣子。
2. 將黏貼的場景與實際生活中的黏貼行為聯系起來,例如黏貼郵票、黏貼紙張等。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進一步學習其他與黏貼相關的成語,例如“黏皮連骨”、“黏糊糊”等。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6-12歲):我用膠水把兩張紙黏貼在一起。
2. 初中生(13-15歲):這個貼紙黏貼得很牢,無法輕易剝下來。
3. 高中生(16-18歲):他們之間的友情黏貼得像膠水一樣,無法分開。
4. 大學生及以上:這個項目的成功離不開團隊成員之間的黏貼和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