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瘕
基本解釋
即發癥。 明 李時珍 《本草綱目·穀一·胡麻》﹝附方﹞:“髮瘕腰痛?!?a href="/r_ci_d537d848afe66ea65a9da42a01beb74d/" target="_blank">南史》云: 宋明帝 宮人腰痛牽心,每發則氣絶, 徐文伯 診曰:‘髮瘕也。’以油灌之,吐物如髮,引之長三尺,頭已成蛇,能動搖,懸之滴盡,唯一髮爾?!卑?,《南史·徐文伯傳》作“髮癥”。參見“ 髮癥 ”。
成語(Idiom):發瘕(fā kē)
發音(Pronunciation):fā kē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病情加重,病勢惡化。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發瘕原指病情加重,病勢惡化,后來泛指事物發展到極端或惡化的程度。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常用于形容疾病的惡化,也可用于形容其他事物的惡化或升級。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據說,古代有一位名叫孫思邈的醫學家,他在治療病人時發現,有一種病癥的病情會加重,病勢惡化,于是他將這種病癥稱為“發瘕”。后來,這個詞逐漸被引申為形容事物惡化的程度。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動賓結構,由動詞“發”和名詞“瘕”組成。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的病情一天比一天發瘕,醫生都束手無策了。
2. 這個項目的進展可謂是發瘕,一切都變得一團糟。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將“發瘕”與疾病的惡化聯系起來,想象病情加重的情景,以幫助記憶這個成語的含義。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進一步了解中國古代醫學的發展和孫思邈的貢獻,以及其他與疾病相關的成語和詞語。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小學生:他的病情發瘕了,不能上學了。
初中生:這個游戲的難度越來越大,簡直發瘕。
高中生:經濟形勢發瘕,需要采取緊急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