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地會
基本解釋
清 代民間秘密結社之一。因“拜天為父,拜地為母”,故名天地會。又稱“三點會”、“三合會”。以“反 清 復 明 ”為宗旨,因 明太祖 年號 洪武 ,故對內稱“洪門”。其支派有小刀會、紅錢會、哥老會等名稱。相傳創立于1674年( 康熙 十三年),從 福建 、 臺灣 沿海地區逐步擴大到 長江 流域各省及兩 廣 地區。會員成分有農民、手工業工人、城鄉勞動者和游民。1786年( 乾隆 五十一年)曾有 林爽文 起義。鴉片戰爭后,在 湖北 、 湖南 、 廣西 、 廣東 多次發動武裝起義。 太平天囯 金田 起義后,各地天地會首領 陳開 、 李文茂 、 黃德美 、 黃位 、 林俊 、 劉麗川 、 朱洪英 、 胡有祿 、 朱九濤 等先后在各地起義。辛亥革命時期,它在有些地區的派系曾受同盟會領導,參加過各次起義。
成語(Idiom):天地會
發音(Pronunciation):tiān dì huì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天地會是指天和地交會,天地相連。也可用來形容事物的廣泛和普遍。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天地會源于中國古代哲學觀念,認為天代表上帝,地代表人類,兩者相交會形成天地會。這個成語表達了天與地的接觸、交流和融合,意味著一種廣泛和普遍的現象。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天地會常用于形容事物的廣泛和普遍。例如,可以說人人都知道的事情是天地會的;這個觀點在天地會上得到了廣泛的認同。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天地會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中國古代的哲學思想。中國古代的哲學家認為天代表上帝,地代表人類,兩者相交會形成天地會。這一觀念在古代文化中得到了廣泛的傳播和應用。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天地會是一個四個字的成語,由兩個名詞組成,結構簡潔明了。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這個問題是天地會的,每個人都知道。
2. 他的聲譽在天地會間傳播開來。
3. 這個觀點在天地會上得到了廣泛的認同。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將“天地會”與天和地相連的形象聯系起來,形成天地相交的圖像,以幫助記憶這個成語的含義。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進一步學習中國古代哲學思想,了解更多關于天地會的文化內涵和應用。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6-12歲):我家附近的公園是天地會的,每個人都去那里玩。
2. 初中生(13-15歲):這個問題是天地會的,每個人都知道答案。
3. 高中生(16-18歲):他的聲譽在天地會間傳播開來,大家都知道他的成就。
4. 大學生(19-22歲):這個觀點在天地會上得到了廣泛的認同,我們需要進一步研究探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