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帖
成語(Idiom):資帖
發音(Pronunciation):zī tiē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讀書學習的資料或筆記。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資帖是由兩個字組成的成語,其中“資”指的是學習的資料,而“帖”則是指書寫的筆記。資帖這個成語形象地描述了讀書學習的過程中,人們通過積累資料和記錄筆記來提高自己的知識水平。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資帖這個成語通常用于形容讀書學習的過程中,人們通過積累資料和記錄筆記來提高自己的知識水平。可以用于討論學習方法、學習態度以及知識管理等話題。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資帖這個成語最早出現在《漢書·藝文志》中,原文是:“孔子之學,資帖而已矣。”這句話是指孔子的學問只是靠著讀書和記錄筆記來獲取的。后來,這個成語逐漸被廣泛使用,形容讀書學習的重要性。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資帖是由兩個漢字組成的成語,結構簡單明了。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每天都堅持寫資帖,以便復習和總結學習內容。
2. 要想提高自己的知識水平,就需要多讀書、多積累資料,做好資帖。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將“資帖”這個成語與讀書學習的場景聯系起來來記憶。想象自己正在讀書,并用筆記本記錄下重要的知識點,這樣可以更好地理解和記憶資帖的含義。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進一步了解孔子的學問和學習方法,以及其他與讀書學習相關的成語,如“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等。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我每天都會認真寫資帖,希望能夠取得好成績。
2. 初中生:老師說,讀書要做好資帖,才能更好地掌握知識。
3. 高中生:我每天都會花很多時間整理資料,寫資帖,以便更好地備考。
4. 大學生:在大學期間,我一直堅持寫資帖,以便復習和總結學習內容。
5. 成年人:無論是工作還是學習,都需要有好的資帖,才能不斷提高自己的知識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