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惡
基本解釋
大惡之人;首惡。《書·康誥》:“元惡大憝,矧惟不孝不友!” 孔 傳:“大惡之人猶為人所大惡,況不善父母、不友兄弟者乎!” 唐 沉佺期 《赦到不得歸題江上石》詩:“天鑒誅元惡,宸慈恤遠黎。”《明史·張璁傳》:“元惡寒心,羣奸側目。” 爐魂 《對于張之洞死后之湖南人》:“ 張之洞 老悍自用……餘毒所及,厥成大創,天厭其驅,罰其元惡,賣國老賊,遂入黃壚。”
英文翻譯
1.[書] chief criminal; principal culprit
成語(Idiom):元惡
發音(Pronunciation):yuán è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最初的惡行或罪惡。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元惡是一個由兩個漢字組成的成語,其中“元”指的是最初、最早的意思,“惡”指的是惡行、罪惡。元惡的基本含義是指最初的惡行或罪惡。這個成語形容人在最開始就做了壞事或犯了罪惡。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元惡這個成語常常用于形容一個人從一開始就有惡劣的行為或品質。在日常生活中,可以用來形容那些從小就調皮搗蛋、不聽話、不守規矩的孩子,或者形容某人從事惡劣行為的最早階段。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元惡這個成語最早出自《史記·留侯世家》:“元惡,劉邦少時,為人樵采,得一璧。元惡曰:‘我欲殺之。’邦曰:‘何故?’曰:‘獨得此寶,可以專威制。’邦曰:‘若殺之,則無以見後於天下。’乃令人先殺元惡。”故事講述了劉邦年輕時候在山里采集到一塊寶石,但有一個人叫元惡想要殺他搶奪寶石。劉邦明白如果殺了元惡,自己將失去向天下人展示正義的機會,因此決定先殺掉元惡。這個故事成為了元惡這個成語的來源。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動詞+名詞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這個小孩從小就元惡,經常欺負其他孩子。
2. 別看他現在表現得很好,他以前可是個元惡少年。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聯想記憶的方法來記憶元惡這個成語。可以想象一個人從小就做壞事,持續不斷地犯罪,成為了一個元惡的人物形象。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進一步學習其他相關的成語,如“元兇”、“惡貫滿盈”等,來豐富對于惡劣行為的描述和理解。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6-12歲):他從小就元惡,老師經常批評他。
2. 初中生(13-15歲):這個人從小就元惡,現在已經成了一個罪犯。
3. 高中生(16-18歲):他的人生從小就元惡,一直走上了犯罪的道路。
4. 大學生(19-22歲):他從小就元惡,大家都對他的行為深感失望。
5. 成年人(23歲以上):這個人從小就元惡,一直沒有改過自新,現在已經入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