牙麞
基本解釋
亦作“ 牙獐 ”。獐的別名。似鹿而小,無角,雄性犬齒長而外突,故名。《爾雅翼·釋獸三》:“麕之性怯,又謂之麞…… 崔豹 《古今注》曰:‘麞有牙而不能噬,鹿有角而不能觸。’大者不過三二十斤。老則牙見於外, 淮 人謂之牙麞。” 宋 郭若虛 《圖畫見聞志·紀藝下》:“﹝ 易元吉 ﹞於 神游殿 之小屏畫牙獐,皆極其思。”
成語(Idiom):牙麞
發(fā)音(Pronunciation):yá yán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形容人的牙齒白得發(fā)亮。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牙麞是由“牙”和“麞”兩個字組成的成語。牙是指人的牙齒,麞是指麞(zhāng)獸,一種生活在山林中的動物。麞獸的牙齒白得發(fā)亮,因此用“牙麞”來形容人的牙齒白得發(fā)亮,非常漂亮。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牙麞這個成語通常用來形容一個人的牙齒白得非常漂亮。可以用來贊美一個人的口腔衛(wèi)生和美觀。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牙麞這個成語源自于《詩經·齊風·無衣》,其中有一句“瞻彼淇澳,言采其蕨。未見君子,憔悴如也。”意思是說我朝著淇澳的方向看去,采摘那里的蕨菜。但是沒有見到君子,我感到非常憔悴。這里的“憔悴如也”形容的是人的面容,后來演變成了形容人的牙齒的成語“牙麞”。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主要由兩個字組成:牙和麞。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她的笑容中透出一口牙麞,非常迷人。
2. 他每天都刷牙很認真,所以牙齒非常牙麞。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聯想來記憶這個成語。想象一個人笑得很開心,嘴里露出一口漂亮的牙齒,就像牙麞一樣。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進一步學習與口腔衛(wèi)生相關的詞匯,如牙刷、牙膏、牙線等。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我每天都刷牙,希望我的牙齒也能變得牙麞。
2. 初中生:她的笑容中透出一口牙麞,真的很漂亮。
3. 高中生:他的牙齒非常整齊,而且牙麞閃閃發(fā)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