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塾
基本解釋
古代稱東側的廳堂。《儀禮·士冠禮》:“擯者玄端,負東塾。” 鄭玄 注:“東塾,門內東堂。”《儀禮·士冠禮》:“若殺,則舉鼎陳于門外,直東塾,北面。”參閱 清 胡培翚 《儀禮正義·士冠禮》。
成語(Idiom):東塾
發音(Pronunciation):dōng shú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東方的學校,也比喻學識淵博的人。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東塾是由“東”和“塾”兩個字組成的成語。其中,“東”指的是東方,表示方位;“塾”指的是古代私塾,是指傳授知識的學校。因此,“東塾”一詞的基本含義是指東方的學校或學府。在古代,東方被認為是學問的發源地,因此“東塾”也常用來形容學識淵博的人。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這個成語通常用來贊美學識淵博的人,可以用于形容老師、學者、專家等有深厚學問的人。比如在學術討論、教育領域的文章或演講中,可以使用“東塾”來形容某位學者的博學多才。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漢書·藝文志》中記載了一個故事,說是古代有位名叫孫韜的人,他曾經在東方游學多年,廣泛涉獵各種知識,被人們稱為“東方的學問之塾”。后來,人們就用“東塾”來形容有豐富學識的人。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成語“東塾”的結構是形容詞+名詞的結構,其中形容詞是“東”,名詞是“塾”。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是我們學校的“東塾”,知識淵博,深受學生們的尊敬。
2. 這位教授被譽為學術界的“東塾”,他的研究成果備受贊譽。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聯想記憶的方式來記憶成語“東塾”。可以想象一個學識淵博的老師或學者站在東方的學校里,教導著學生們各種知識。這樣的場景可以幫助我們記住“東塾”這個成語的含義。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如果對中國古代教育制度感興趣,可以了解更多關于古代私塾的歷史和文化。此外,還可以學習其他與知識、學術相關的成語,擴展自己的詞匯量和語言表達能力。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我爸爸是學校的“東塾”,他教我很多有趣的知識。
2. 初中生:老師說他是學校的“東塾”,我們都很敬佩他的學問。
3. 高中生:這位教授真是學術界的“東塾”,他的研究成果很了不起。
4. 大學生:我們學校有一位知識淵博的教授,大家都稱他為“東塾”,他的課程非常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