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苓
成語(Idiom):竹苓(zhú líng)
發音(Pronunciation):zhú líng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人的品行清白無瑕,像竹子和蘆葦一樣純潔無垢。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竹苓成語中的“竹”是指竹子,象征著高潔正直;“苓”是指蘆葦,象征著清白純潔。竹苓形容一個人的品行純潔無瑕,沒有任何污點。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一般用于贊美人的品行高尚,道德操守純正,沒有任何瑕疵的情況。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竹苓這個成語最早出現在《史記·卷八十一·孟子荀卿列傳》中。其中記載了孟子和荀卿的對話,孟子問荀卿:“父母之愛子也,何如?”荀卿回答:“竹苓之愛子也。”這個對話形象地表達了荀卿對父母之愛子的贊美。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主體是“竹苓”,沒有其他修飾成分。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的品行高尚,堪稱竹苓。
2. 她的清白純潔,如同竹苓般無瑕。
3. 這個孩子的心靈純凈,宛如竹苓一般。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將“竹苓”這個成語與竹子和蘆葦聯系起來,想象竹子和蘆葦的清潔純凈,來幫助記憶這個成語的含義。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進一步了解孟子和荀卿的故事,以及其他與高尚品德有關的成語,如“高尚”、“清廉”等。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他是一個竹苓般純潔無瑕的好學生。
2. 初中生:我們應該向那些竹苓一樣高尚的人學習。
3. 高中生:她的品行如同竹苓一般純凈,深受老師和同學的尊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