垂目
成語(Idiom):垂目
發音(Pronunciation):chuí mù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低頭不敢抬起眼睛,形容慚愧、羞愧或恐懼。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指人因感到慚愧、羞愧或恐懼,而低頭不敢抬起眼睛,表現出內心的懊悔和謙卑。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常用于形容在錯誤、失誤或失敗后,人們感到羞愧不安、內心懊悔的情景。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相傳,戰國時期,有一位叫曹參的大夫,他的醫術高明,深受人們的敬重。一天,曹參正在給人看病,突然聽到有人大聲喊:“來人,來人!有人死了!”曹參立即放下手中的活計,快步趕到現場。當他看到死者時,他心中感到非常惋惜和自責,因為他認為死者的病只要稍微用心治療,就可以避免死亡。曹參深感自己的醫術還不夠精湛,于是他垂下眼睛,不敢抬起,表達了他內心的慚愧和懊悔。從此以后,人們用“垂目”來形容因為犯錯或失誤而感到羞愧和懊悔的情景。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動賓式成語,由動詞“垂”和名詞“目”組成。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犯了一個嚴重的錯誤,回到辦公室后,垂目站在角落里,一言不發。
2. 面對老師的批評,小明垂目不語,表達出他的懊悔和謙卑。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以下方法記憶成語“垂目”:
1. 將成語的字形與含義聯系起來,垂目的形象是一個人低頭不敢抬起眼睛,形容慚愧、羞愧或恐懼,可以想象自己在犯錯后感到內疚和羞愧的情景。
2. 可以將成語與相關的故事或情景聯系起來,例如曹參醫術不精湛導致某人死亡的故事,幫助記憶成語的起源和含義。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進一步學習與“垂目”相關的成語和詞語,例如“低頭不語”、“愧不敢當”等,加深對慚愧、羞愧或恐懼情感的理解和表達。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7-12歲):小明考試作弊被老師發現后,垂目站在教室里,感到非常后悔。
2. 初中生(13-15歲):小紅因為對朋友說謊而感到內疚,她垂目不敢抬起眼睛,向朋友道歉。
3. 高中生(16-18歲):在演講比賽中臨場發揮失誤,小李垂目站在臺上,感到非常羞愧和慚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