促衿
成語(Idiom):促衿(cù jīn)
發音(Pronunciation):cù jīn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促使對方改變態度或行為,督促他人做出決定或行動。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促衿是一個四字成語,由“促”和“衿”兩個字組成。其中,“促”意為促使、催促,表示督促或催促;“衿”意為衣領,表示對方的態度或行為。整個成語意為督促他人改變態度或行為,使其做出決定或行動。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促衿常用于描述一個人通過勸說、催促或督促他人改變態度或行為的情況。可以用于各種場合,如家庭、學校、工作等。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促衿這個成語最早出自《左傳》。故事中,齊國大夫晏嬰勸說齊桓公要出兵攻打晉國,但齊桓公猶豫不決。晏嬰便抓住齊桓公的衣領,催促他做出決定。后來,人們用“促衿”來形容督促他人做出決定或行動的情境。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四字成語,由“促”和“衿”兩個字組成。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的朋友們一直促衿他去參加比賽,最終他決定加入。
2. 她促衿他改正錯誤,幫助他成為更好的人。
3. 老師促衿學生們積極參與社區服務活動。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將“促衿”與“催促他人改變態度或行為”這個含義聯系起來。可以想象一個人抓住對方的衣領,催促他改變態度或行為,從而記憶這個成語的含義。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進一步學習其他與督促、勸說相關的成語,如“勸人善良”、“勸學”等。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老師促衿我們要勤奮學習,爭取好成績。
2. 初中生:父母促衿我參加社會實踐,培養社會責任感。
3. 高中生:班主任促衿我們要積極參加文體活動,豐富課余生活。
4. 大學生:導師促衿我要積極參與科研項目,提升研究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