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踵
基本解釋
(1).腳跟反向。《爾雅·釋獸》“狒狒” 晉 郭璞 注:“其狀如人,面長脣黑,身有毛,反踵。” 邢昺 疏:“反踵者,腳跟反向也。”《山海經(jīng)·海內(nèi)南經(jīng)》:“ 梟陽國 在 北胊 之西,其為人,人面長脣,黑身有毛,反踵。”因亦借指傳說中的 梟陽國 。《淮南子·氾論訓(xùn)》:“ 丹穴 、 大蒙 、 反踵 ……之民,是非各異,習(xí)俗相反。” 高誘 注:“ 反踵 ,國名。其人南行,武跡北向。” 南朝 齊 王融 《三月三日曲水詩序》:“ 離身 、 反踵 之君, 髽首 、 貫胸 之長,屈膝厥角,請受纓縻。”
(2).猶旋踵。謂時間極短。《新唐書·許世緒傳》:“公姓名已著謡籙,今擥五郡之兵,據(jù)四戰(zhàn)之衝,茍無奇計,禍不反踵。”
成語(Idiom):反踵(fǎn zhǒng)
發(fā)音(Pronunciation):fǎn zhǒng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一個人剛走出去,另一個人又回來了。形容兩個人錯過或不見面。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反踵是由“反”和“踵”兩個字組成的成語。其中,“反”表示相反或相對的意思,“踵”表示腳后跟。整個成語形象地描繪了兩個人錯過或不見面的情景。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反踵多用于形容兩個人錯過或不見面的情況。可以用來形容朋友、親人、情侶等因為時間、地點、機會等原因而未能相遇或錯過了見面的機會。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關(guān)于反踵的故事起源目前尚無具體記載,但這個成語的意義與現(xiàn)實生活中的情況相符。人們在生活中常常會遇到因為種種原因而錯過與他人見面的情況,這也是為什么反踵這個成語的含義被廣泛接受和使用的原因之一。
成語結(jié)構(gòu)(Structure of the Idiom):反踵的結(jié)構(gòu)是形容詞+名詞的形式,其中形容詞是“反”,名詞是“踵”。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剛走出家門,我卻反踵回來了。
2. 我們原本約好在圖書館見面,可是因為一些事情,我反踵而回了。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將反踵與錯過或不見面的情景聯(lián)系起來來記憶這個成語。可以想象自己剛走出門,卻發(fā)現(xiàn)另一個人也回來了,從而形成對反踵的記憶。
延伸學(xué)習(xí)(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進一步學(xué)習(xí)與反踵相關(guān)的成語,如“錯過良機”、“擦肩而過”等,以擴展對錯過或不見面情況的描述能力。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xué)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xué)生:我原本想找小明一起玩,可是他反踵走了。
2. 初中生:我和朋友約好一起去看電影,可是因為突發(fā)情況,我們反踵而回了。
3. 高中生:我本來打算去參加活動,但是臨時有事,只能反踵回家了。
4. 大學(xué)生:我本來要去見導(dǎo)師,但是他突然有事,我們反踵錯過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