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Idiom):明刑不戮(míng xíng bù lù)
發(fā)音(Pronunciation):[míng xíng bù lù]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明明白白地施行法律刑罰,不冤枉無辜。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明刑不戮是對法律刑罰公正、公開、明確的要求。明指明白、公開,刑指刑罰,不戮指不冤殺。這個成語強調了法律刑罰的公正性和合法性,要求刑罰必須基于事實和證據(jù),不能冤枉無辜。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常用于法律、司法等領域,用來強調對犯罪分子的處罰應該公正合法,不冤枉無辜。也可用于一般情境中,表示對公正原則的堅持和要求。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漢書·刑法志》記載了一個故事:漢武帝時期,有一個名叫孟公綽的官員,他負責審判犯罪案件。有一次,孟公綽審判了一個嫌疑犯,但沒有確鑿的證據(jù),于是他放過了該嫌疑犯。后來,這個嫌疑犯又犯了其他的罪行,被抓住了。當時有人批評孟公綽沒有明確的證據(jù)就放過了嫌疑犯,但孟公綽卻說:“明刑不戮,決不冤枉無辜。”這個故事成為了“明刑不戮”這個成語的來源。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主語+謂語+賓語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在我們的法律制度中,明刑不戮是一項基本原則。
2. 作為法官,應該始終堅持明刑不戮的原則。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將“明刑不戮”這個成語拆分為“明”、“刑”、“不”、“戮”四個部分記憶。可以通過聯(lián)想,將“明”聯(lián)想為明亮、公開,將“刑”聯(lián)想為法律刑罰,將“不”聯(lián)想為不冤枉,將“戮”聯(lián)想為殺害。通過這樣的聯(lián)想,可以幫助記憶成語的含義。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進一步學習相關的法律成語,如“公平正義”、“法不阿貴”等。了解這些成語的含義和用法,可以幫助提高對法律和司法領域的理解。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我爸爸說,法律要明刑不戮,不能冤枉好人。
2. 初中生:在司法領域,我們應該堅持明刑不戮的原則,確保公正審判。
3. 高中生:作為公民,我們應該關注司法公正,要求明刑不戮的執(zhí)行。
4. 大學生:在國家建設法治社會的過程中,我們需要不斷完善法律體系,確保明刑不戮的實現(xià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