屈意
成語(Idiom):屈意
發音(Pronunciation):qū yì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屈服于意愿,順從他人的意思。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屈意是指在某種情況下,被迫或自愿地順從他人的意愿,不違背對方的意思。這個成語強調了某人在行動或決策上的順從和妥協,常常暗示著權力或壓力的存在。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屈意這個成語常常用于形容在權力或壓力下屈從于他人意愿的情況。它可以用來描述在工作場合、家庭生活或社交場合中,一個人出于各種原因而不得不遷就他人,順從他們的意愿。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屈意這個成語最早出現在《左傳》一書中。據說,公元前525年,魯國國君曾讓孔子擔任宰相。孔子辭讓多次,但國君堅持要他擔任這個職位。最終,孔子在國君的堅持下,屈意接受了這個職位。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動詞+名詞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不愿意屈意于別人,因此經常與人發生爭執。
2. 她為了保持和諧的家庭關系,經常屈意于丈夫的要求。
3. 面對上司的壓力,他只能屈意接受加班的安排。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以下方法記憶屈意這個成語:
1. 將“屈”字與“屈服”聯系起來,表示屈從。
2. 將“意”字與“意愿”聯系起來,表示他人的意愿。
3. 可以將“屈意”與“順從”相對應,幫助記憶這個成語的含義。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如果你對屈意的學習感興趣,可以進一步了解其他與屈意相關的成語,如“屈膝投降”、“屈辱”等。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8歲):為了不惹麻煩,他只好屈意接受別人的要求。
2. 初中生(14歲):在面對老師的批評時,他選擇屈意道歉。
3. 高中生(17歲):為了維護和諧的班級關系,他會屈意忍受一些不公平的待遇。
4. 大學生(20歲):在實習期間,他必須屈意接受上級的安排,并努力完成任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