養疾
成語(Idiom):養疾
發音(Pronunciation):yǎng jí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疾病不治而養著,也比喻隱藏著危險或不良因素而不加防范。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養疾一詞源自《莊子·逍遙游》:“故養疾而藏病。”意為隱藏著疾病,不加治療。在現代使用中,除了指疾病不治而養著外,也可以用來比喻隱藏著危險或不良因素而不加防范。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常用于形容個人或組織對問題或危險的不重視,不加解決或防范,以及對不良因素的放任。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養疾一詞最早見于《莊子·逍遙游》,莊子在這篇文章中通過描述逍遙游的人的狀態,引發了人們對于養疾一詞的思考。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動賓結構,養疾為謂語動詞,疾為賓語。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明明知道這個問題有潛在的危險,卻選擇養疾不理。
2. 這家公司一直在養疾,沒有及時解決問題,最終導致了嚴重的后果。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將“養疾”與“隱藏著疾病”或“不加防范”進行聯想,幫助記憶其基本含義和用法。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進一步學習與“養疾”相關的成語,如“養虎遺患”、“養癰成患”等,來擴展對于隱藏危險或不良因素的理解。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他們養疾不治,結果病得更重了。
2. 初中生:班里有些同學養疾不治,不好好學習,將來可能會后悔。
3. 高中生:政府不能養疾不理社會問題,應該及時采取措施加以解決。
4. 大學生:公司管理層的養疾態度導致了公司的衰退。
5. 成年人:我們不能養疾不治,應該積極解決問題,避免潛在的危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