井絡
基本解釋
(1).井宿區域。 晉 左思 《蜀都賦》:“ 岷山 之精,上為 井絡 。” 劉逵 注:“《河圖括地象》曰:‘ 岷山 之地,上為 井絡 ,帝以會昌,神以建福,上為 天井 ’,言 岷山 之地,上為 東井 維絡; 岷山 之精,上為天之 井 星也。” 唐 孫樵 《刻武侯碑陰》:“是 井絡 之野,與 武侯 存亡俱矣。” 惜秋 《維新夢·授職》:“回望 天彭 井絡 ,彗星作作芒寒。”
(2).井宿的分野。專指 岷山 。 唐 李商隱 《井絡》詩:“ 井絡 天彭 一掌中,漫夸天設劍為峰。” 張索 《擬李義山<井絡>》詩:“ 井絡 天彭 地勢雄,極天云霧起鴻濛。”
(3).泛指 蜀 地。《宋書·袁豹傳》:“清 江 源於濫觴,澄氛祲於 井絡 。” 宋 陸游 《晚登子城》詩:“老 吳 將軍獨護 蜀 ,坐使 井絡 無欃搶。”
(4).猶言井里、街道。 明 李東陽 《送王公濟歸武昌歌》:“ 武昌 何雄哉?高藩巨鎮天為開。英雄割據三千年,圣代乾坤盡陶冶。翬飛井絡周沓乎其間,不獨帆檣往來者。”
成語(Idiom):井絡
發音(Pronunciation):jǐng luò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事物的關系錯綜復雜、紛繁復雜。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井絡原指井和繩索的結構,比喻事物錯綜復雜、紛繁復雜,難以理清。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常用于形容事物關系復雜、錯綜紛雜的情況,也可用于形容人事紛亂、復雜難懂的情況。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井絡一詞的起源沒有明確的故事或典故,但據說它最早出現在《史記·孔子世家》中。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井絡是由兩個字組成的成語,其中“井”是名詞,表示井;“絡”是名詞,表示繩索。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這個問題的井絡太復雜了,我們需要仔細分析。
2. 這個公司的井絡錯綜復雜,需要有經驗的人來處理。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將“井絡”拆分為“井”和“絡”,然后聯想到井的結構和繩索的糾纏,形象地理解為事物關系的錯綜復雜。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進一步學習與井絡相關的成語,如“井井有條”、“紛紛擾擾”等。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簡單):這個故事的情節井絡復雜,讓我有點暈。
2. 初中生(中等):這篇文章的結構井絡紛繁,需要仔細分析才能理解。
3. 高中生(較復雜):這個政治問題的井絡錯綜復雜,需要多方面的考慮和解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