闕簿
成語(Idiom):闕簿
發音(Pronunciation):què bù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缺少記錄、賬目不齊全的情況。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闕簿是由兩個漢字組成的成語,指的是缺少記錄或賬目不完整的情況。它常用來形容管理不善、資料不齊全的情況,也可以用來指沒有留下足夠的證據來證明某件事情。闕簿是一個貶義詞匯,常常用于批評和諷刺。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闕簿這個成語常常用于商務、財務或法律領域,特別是在討論賬目、文件或證據是否完整和準確時。此外,闕簿也可以用于形容其他方面的不完善,比如組織管理、工作紀律等。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闕簿這個成語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中國古代的官府。在古代,官府負責管理國家的財務和文件記錄。如果官府的賬目不齊全或文件丟失,就會被認為是管理不善,這就是闕簿成語的由來。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闕簿是一個由兩個漢字組成的成語,其中“闕”(què)意為缺少,不完整,“簿”(bù)意為賬簿、記錄。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的財務賬目一直闕簿,無法清楚地了解他的經濟狀況。
2. 這份文件闕簿,缺少關鍵信息,無法作為證據使用。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記憶闕簿這個成語可以使用以下方法:
1. 將“闕”字分解為兩個部分,上面是“門”字,下面是“夂”字,可以聯想到門前的雪,暗示著不完整的狀態。
2. 將“簿”字分解為兩個部分,上面是“竹”字,下面是“者”字,可以聯想到竹子作為記錄的工具,暗示著記錄不完整。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如果你對成語感興趣,可以進一步學習其他與管理、財務、文件等相關的成語,比如“賬目清楚”、“文山會海”等。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6-12歲):老師批改作業時發現我的答案闕簿,我忘記寫了一道題的答案。
2. 初中生(13-15歲):考試時,我的試卷被認為是闕簿的,因為我沒有寫上考試號碼。
3. 高中生(16-18歲):學校的圖書館管理不善,書籍的借還記錄經常闕簿,導致很多書籍丟失。
4. 大學生(19-22歲):公司的財務部門發現賬目闕簿,無法準確統計公司的利潤和損失。
5. 成年人(23歲及以上):法庭上,辯護律師指出原告的證據闕簿,無法證明被告有罪。
希望以上的學習指南能夠幫助你更好地理解和記憶“闕簿”這個成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