門外樓頭
基本解釋
南朝 陳后主 耽于聲樂酒色,尤寵貴妃 張麗華 ,怠于政事。 后主 自居 臨春閣 , 張貴妃 居 結綺閣 , 龔 孔 二貴嬪居 望仙閣 ,并復道交相往來。 隋 將 韓擒虎 率精騎五百,直入 朱雀門 , 后主 與 張貴妃 等宮人躲入井中,均為 隋 軍所執,國亡。事見《南史·陳紀下·后主》、《南史·后妃傳下·陳后主張貴紀》、《隋書·韓擒虎傳》。 唐 杜牧 《臺城曲》之一:“門外 韓擒虎 ,樓頭 張麗華 。”后因用“門外樓頭”指君主荒淫,國破家亡。 宋 王安石 《桂枝香·金陵懷古》詞:“念往昔、繁華競逐。嘆門外樓頭,悲恨相續。”
成語(Idiom):門外樓頭
發音(Pronunciation):mén wài lóu tóu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人在目標即將實現時卻放棄或錯失機會的情況。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成語“門外樓頭”源于南朝宋兒童詩歌《門外樓頭》中的一句詩句:“門外樓頭,可惜不是你。”原本指的是小孩子在玩耍時,看到門外樓頭有個同伴,卻發現不是自己的朋友而感到遺憾。后來,這個詩句被引申為比喻人在即將達到目標時,卻因一時的猶豫或錯失機會而失去了成功的機會。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常用于形容人在事情即將成功時卻因猶豫不決或錯失時機而失敗的情況。例如,當一個人本來可以取得好成績,卻因為最后一刻的怠慢而錯過機會,就可以用“門外樓頭”來形容。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成語“門外樓頭”的故事起源于南朝宋時期的兒童詩歌。這首兒童詩歌描述了一群小孩子在門外樓頭玩耍的情景,當他們看到門外樓頭的人時,卻發現不是自己的朋友而感到遺憾。這句詩句后來被引申為比喻人在即將達到目標時,因為猶豫或錯失機會而失去成功的機會。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主語+在+目標即將實現時的情況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本來可以獲得這個工作的,可惜在最后一刻猶豫不決,結果成了個“門外樓頭”。
2. 她在考試中表現得非常出色,但因為粗心大意,在最后一道題上猶豫了一下,成了個“門外樓頭”。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將“門外樓頭”與一個人站在樓房門外,看到自己期望的事物卻因猶豫而失去的情景聯系起來。通過想象這個場景,可以更加深刻地記住這個成語的含義。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了解更多與“門外樓頭”相關的成語,如“失之交臂”、“失之東隅,收之桑榆”等,可以幫助擴展對成語的理解和運用能力。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小學生(6-12歲):我本來可以拿到第一名的,可惜在最后一刻猶豫不決,成了個“門外樓頭”。
中學生(13-18歲):他本來可以進入理想的大學,可惜因為一時的放松而錯失機會,成了個“門外樓頭”。
大學生(19-22歲):我本來可以得到一個好的實習機會,可惜在最后一刻猶豫了一下,成了個“門外樓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