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八
基本解釋
◎ 三八 sānbā
[stupid] 帶有傻氣,做事莽撞或不得體的形容語。與吳語的“十三點”相類
她喜歡開快車跟偶而瘋癲的三八個性,常讓許多人大吃一驚
詳細解釋
(1).指每月初八、十八、二十八日。 宋 王得臣 《麈史·諧謔》:“都城 相國寺 最據衝會,每月朔望三八日即開,伎巧百工列肆罔有不集。” 宋 樓鑰 《北行日錄》卷下:“ 相國寺 如故,每月亦以三八日開寺。”
(2).指三八婦女節。 沉從文 《天安門前》:“‘五四’、‘三八’、‘五卅’、‘九一八’……除了這些大的登報上書的集會外,還經常有小規模的。”
(3).指“三八式”步槍。《東北人民抗日歌謠選·不用愁》:“沒有槍炮不算啥,打死鬼子扛三八。” 周立波 《暴風驟雨》第一部十九:“ 蕭隊長 側著耳朵聽一會,說道:‘還遠,離這一里多地。那一聲是三八,這一聲是連珠。’”
成語(Idiom):三八
發音(Pronunciation):sān bā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形容婦女言語舉止輕浮、淺薄、愛虛榮。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三八一詞最初是婦女節的諧音,常用來形容女性言行輕佻、自命不凡、愛慕虛榮的行為。此詞語通常帶有貶義,用來批評那些言談舉止不莊重、自以為是的女性。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三八一詞常用于口語和非正式場合,用來調侃或批評那些言行輕浮、淺薄、自以為是的女性。在正式場合或與陌生人交流時,應避免使用此詞語,以免引起不必要的爭議或沖突。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三八這一成語最早源于中國上世紀五六十年代的婦女節。婦女節是為了紀念婦女爭取平等權益而設立的節日,然而,由于某些人在婦女節期間表現出的輕浮、淺薄和炫耀的行為,導致“三八”一詞逐漸演變成了貶義詞,用來形容那些言行不莊重的女性。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三八是一個形容詞短語,由“三”和“八”兩個數字組成。這兩個數字在婦女節的日期中,分別代表三月和八日。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她整天只關心自己的外表,真是個三八。
2. 別跟她爭論了,她就是個三八,不值得浪費時間。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將“三八”與婦女節聯系起來,婦女節通常在三月八日,而“三八”這個成語也與婦女節的諧音有關。同時,可以將“三八”的貶義含義與輕浮、淺薄、自以為是的行為聯系起來,以幫助記憶。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除了“三八”這個成語外,還有許多其他的成語也可以用來形容人的言行舉止。例如,“浮夸”、“自命不凡”等都可以用來描述人的輕浮、淺薄的行為。學習這些成語可以幫助我們更準確地描述和理解人們的言行。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她整天只顧著打扮自己,真是個三八。
2. 初中生:她總是喜歡炫耀自己的東西,真是個三八。
3. 高中生:她的言行舉止總是那么輕浮,真是個三八。
4. 大學生:她總是自以為是,不肯聽別人的建議,真是個三八。
5. 成年人:她整天只顧追求虛榮,完全不顧及別人的感受,真是個三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