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芻
基本解釋
亦作“ 馬蒭 ”。喂馬的草。《南齊書·武帝紀》:“ 臨沂縣 麥不登,刈為馬芻,至夏更苗秀。”《南齊書·魏虜傳》:“是后 宏 ( 拓跋宏 )亦欲南侵 徐 豫 ,於 淮 泗 間大積馬蒭。”《南史·蒯恩傳》:“ 武帝 征 孫恩 ,縣差 恩 伐馬芻,常負大束,兼倍餘人。”
成語(Idiom):馬芻(mǎ chú)
發音(Pronunciation):mǎ chú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馬的飼料,比喻微薄的報酬或微不足道的利益。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馬芻一詞源自古代農耕社會,馬芻是指給馬喂的草料。成語“馬芻”比喻微薄的報酬或微不足道的利益。形容工作辛苦而收獲甚少,或者付出的努力與得到的回報不成比例。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常用于形容工作辛苦但報酬少,或者形容付出的努力與得到的回報不成比例的情況。可以用于工作、學習、生活等方面。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關于“馬芻”的故事并不多見,但有一則與馬芻相關的寓言故事。相傳,古時候,有一個農夫每天辛勤勞作,但是他的農田卻一直不肥沃。有一天,他看到馬棚里的馬吃得很飽,而自己每天只能吃馬芻,于是他非常不滿。他決定將馬芻換成馬吃的東西,結果,馬吃得越來越少,農夫的田地卻變得越來越肥沃。這個故事告訴我們,有時候追求短期的利益并不一定能帶來長遠的收益。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主語+謂語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為了追求事業的成功,甘愿做馬芻,一直忍受著微薄的薪水。
2. 這份工作雖然辛苦,但是馬芻般的報酬讓人無法接受。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聯想記憶來記憶這個成語。可以想象一個馬吃著微不足道的馬芻,來形容工作辛苦但報酬少的情況。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如果你對成語感興趣,可以繼續學習其他相關的成語,例如“杯水車薪”、“九牛一毛”等。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我每天做作業都很努力,可是老師給我的獎勵就像馬芻一樣微不足道。
2. 初中生:我參加了很多興趣班,但是得到的成績卻像馬芻一樣微不足道。
3. 高中生:我每天復習到很晚,但是考試成績卻只是馬芻般的回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