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斂
基本解釋
復姓。 春秋 魯國 有 公斂處父 。見《左傳·定公七年》。
成語(Idiom):公斂
發音(Pronunciation):gōng lǐn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言談舉止謙虛、克制,不張揚自己的才華或財富。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公斂是一個形容詞,用來形容一個人謙虛、內斂,不炫耀自己的才能或財富。這個詞語強調了一個人不張揚自己的優勢,而是保持低調、謹慎的態度。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公斂一詞常用于形容那些有才華或財富的人,他們不會過于夸耀自己的成就,而是保持謙虛和低調的態度。這個詞語也可以用于描述一個人在言談舉止中的克制和謹慎。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公斂一詞最早出自《論語·顏淵》:“吾十有五而志于學,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不逾矩。”這段話中的“耳順”一詞即為公斂的意思。這個詞語源于古代儒家思想,強調了一個人在不同年齡階段應該有不同的心態和行為表現,尤其是在老年時要保持謙虛、克制的態度。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公斂是一個形容詞,由“公”和“斂”兩個字組成。其中,“公”表示公開、公正,而“斂”表示收斂、克制。這個詞語的結構簡單明了,容易理解。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是一個公斂的人,不喜歡炫耀自己的成就。
2. 她雖然很有才華,但一直保持著公斂的態度,不愿意過于張揚。
3. 這位富豪生活奢華,但他一直保持公斂的形象,不喜歡炫富。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與“公正”和“克制”這兩個詞語進行聯系來記憶公斂一詞。公正和克制都與公斂的含義相符,因此可以將這三個詞語放在一起記憶。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你可以進一步了解中國傳統文化中的謙虛和克制的價值觀,以及與公斂相關的成語和故事。此外,你還可以學習如何在日常生活中保持公斂的態度,尊重他人,不過度夸耀自己的才能或財富。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他是一個很公斂的同學,從不夸耀自己的成績。
2. 初中生:我喜歡他的公斂個性,不像其他同學那樣自吹自擂。
3. 高中生:她雖然成績很好,但一直保持公斂的態度,不喜歡炫耀。
4. 大學生:他是一個公斂而有魅力的人,深受同學們的尊敬。
5. 成年人:在職場上,公斂是一種重要的品質,能夠贏得他人的信任和尊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