歸禾
基本解釋
贈送嘉禾。歸,通“ 饋 ”。 周成王 叔父 唐叔 的食邑內獲異禾,生于異壟,合為一穗,以為象征天下和同的嘉禾,為 周公 之德所致。王命贈于 周公 。又命作《歸禾》篇,已亡。《竹書紀年》卷下:“ 唐叔 獻嘉禾,王命 唐叔 歸禾于 周文公 。”《三國志·魏志·陳留王奐傳》:“鎮西將軍 衛瓘 上 雍州 兵于 成都縣 獲璧玉印各一,印文似‘成信’字,依 周成王 歸禾之義,宣示百官,藏于相國府。”參閱《書·微子之命》。
成語(Idiom):歸禾(guī hé)
發音(Pronunciation):guī hé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農民把莊稼收割完畢后,把禾稼歸還給莊主的意思。比喻人應該把該歸還的東西歸還給原主。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歸禾是一個古代的農耕社會中的成語,禾指莊稼,歸指歸還。成語的意思是農民把莊稼收割完畢后,把禾稼歸還給莊主,表示農民遵守規則,履行責任。引申為人們應該遵守法律、道德等規范,履行自己的義務。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歸禾這個成語常用于教育、道德、法律等方面的場景,用來告誡人們要遵守規則,履行自己的義務。也可以用于描述一個人遵守承諾,守信用的行為。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歸禾這個成語的故事起源于古代農耕社會。在古代,農民種植莊稼時,需要借用莊主的土地和種子,莊稼收割后,農民要把莊稼歸還給莊主。這個傳統被人們引申為要遵守規則,履行自己的義務。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主語 + 歸禾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是一個守信用的人,從來不會食言,總能歸禾。
2. 作為一名公務員,他必須要遵守法律,歸禾自己的職責。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聯想記憶,將歸禾與農耕社會中的莊稼歸還聯系起來。可以想象自己是一個農民,收割完莊稼后,將禾稼歸還給莊主,表示履行自己的義務。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了解其他與農耕社會相關的成語,如“稼穡”、“收獲”等。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幼兒園:小明是個懂規矩的孩子,他每次玩具都會歸禾。
2. 小學生:作為班級的學習委員,我要帶頭歸禾作業,做好學習的榜樣。
3. 中學生:作為學生,我們應該遵守學校的規章制度,歸禾學校的各項規定。
4. 大學生:大學生應該自覺遵守學術道德,歸禾學術誠信,不抄襲、不剽竊。
5. 成年人:作為一個公民,我們要遵守法律,歸禾自己的義務和責任。